当前时间:2024/4/19 20:46:45
当前位置:首页 >> 优秀论文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2/4/25 19:13:31    发布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会    点击量:2887

作者:许黎珊  作者单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北京 100011)
 

【关键词】 治未病;预防保健;调查研究

  为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的优势和作用,提升全民健康水平,2009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工作,在全国中医医院、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独立的中医预防保健机构中选择了部分单位作为试点单位。1年多来,各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加强治未病预防保健科室建设,接受了大量的就诊者。为了解试点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其干预效果,我们开展了“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调查研究。笔者现就此次调研情况进行分析,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效果评价提出几点建议。

  1 调查对象

  87个“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以下简称“试点单位”)及接收“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指在中医健康状态辨识与评估基础上进行中医健康干预)满6个月的全部人群。

  2 调查方法

  对87个试点单位进行调研,了解其基本状况;由各试点单位组织服务对象填写《“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健康情况改善和服务满意度调查表》。了解服务对象健康改善情况和对服务的满意度。

  3 结果与分析

  3.1 试点单位基本状况

  87个试点单位中,79个(91.3%)成立“治未病”中心,73个(83.91%)为一级临床科室,66个(75.86%)应用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

  87个试点单位平均业务用房面积为1 091.02 m2,其中健康状态信息采集与管理区域195.5 m2,健康状态辨识及风险评估区域112.59 m2,健康咨询及指导区域142.9 m2,健康干预区域640.03 m2。

  87个试点单位设立的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科室在岗人员平均50人,其中医护人员平均29人,中医医护人员20人,占医护人员总数的68.97%。为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提供了一定专业人才保障。

  自2009年10月31日87个试点单位成立至今,中医健康辨识与评估服务共计2 628 911人次,中医特色健康体检425 922人次,中医健康干预1 866 671人次,接收“治未病”全程系统服务124 849人次。干扰方法:灸法、针刺、火罐、推拿、敷贴、耳穴、膏方、熏蒸、点穴、足疗、刮痧、药膳、药浴、脐疗。

  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健康情况改善和服务满意度调查,共收到55个试点单位组织符合调查条件的服务对象填写的调查表4 373份,经数据整理后有效调查表4 153份,占94.97%。4 153名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见表1。表1 4 153名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3.3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健康情况改善

  在38项不适表现(除去选项为“无”)中,选择“比半年前好多了”的比例为46.84%,选择“比半年前好一些”的比例为26.2%,总共达到73.04%。选择“比半年前好多了”和“比半年前好一些”比例之和大于75%的不适表现依次为:易感冒(81.96%)、困倦(81.28%)、神疲乏力(81.20%)、大便秘结(9.85%)、大便稀溏(79.71%)、精神不振(78.96%)、小编增多或清长(78.12%)、面色萎黄或白(77.96%)、头痛(76.85%)、担心自己的健康(76.66%)、头昏或眩晕(76.65%)、食欲不振(76.30%)、失眠(75.88%)、盗汗或多汗(75.58%)。其中不适症状改善情况最明显的由高到低前5位为:神疲乏力、困倦、小便增多或清长、大便秘结、易感冒。

  关于服务项目,选择对健康改善“重要的”的比例由高到低前5位是:健康指导、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档案建立、饮食调理、内服药物调理。提示服务对象对“治未病”预防保健的健康指导和中医体质辨识及健康档案建立有重要认识,同时显示出对饮食和内服药物在“治未病”预防保健中重要程度的认同。

  3.4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效果——服务满意度

  对“服务的总体感觉”满意率达90.64%(3 764人),其中“非常满意”的1047人,占25.21%,“满意”的2717人,占65.43%。其他项目的满意率分别是:服务人员的技术水平为89.9% (3 734人),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为88.63%(3 681人),服务过程的设计安排为83.76%(3 479人),服务项目的丰富程度为80.97%(3 363人),服务项目的收费情况为79.17%(3 287人),服务场所的设施环境为75.18%(3 122人)。

  4 建议

  综上,可以看出,“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在改善人们健康品质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世界卫生组织《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人们对健康提出的更高要求,“治未病”理念与实践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中医药在预防保健、养生康复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和特色。通过中医“治未病”,做到治其未生、治其未成、治其未传、愈后防复,旨在运用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的功能,推动以“病”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根本转变。在现代医学目的和医学模式发生重大转变的今天,如何把握时代特征,顺应发展潮流,满足群众需求,发挥“治未病”思想在现代健康保健中的引领作用,将中医药在预防保健领域的优势充分展现出来,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应当着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建立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既要符合健康服务效果评价的常用原则和方法,又要体现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特点及其优势,以有利于“治未病”观念的传播、有利于“治未病”健康工程的实施、有利于中医特色健康保障-服务模式的普及和有利于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技术(产品)的推广。干预健康状态成效(“治未病”服务核心评价)主要用于评价个体健康状态干预效果和群体健康状态干预效果;“治未病”服务内部绩效主要评价服务提供机构效益;“治未病”服务外部绩效主要评价社会经济效益。

  4.2 确定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要简洁、集约,在着眼于服务技术(产品)效果的短期评价的基础上,要为后续的持续性评价奠定基础,同时兼顾获得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的相关资料和数据。

  4.2.1 个体健康状态干预效果评价指标

  从中医体质、心理状态、生存质量等反映个体健康状态宏观层面的干预效果,从中医证候、脏腑、经络功能状态等反映个体健康状态中观层面的干预效果,从常规体检、体质-脏腑-相关易发疾病专项体检等反映个体健康状态微观层面的干预效果。通过宏、中、微三观互动,全面反映“治未病”服务针对个体健康状态进行干预的效果。

  4.2.2 群体健康水平干预效果指标

  包括平均预期寿命、常见慢性病发病率、群体疾病经济负担等,旨在集中反映接受“治未病”服务前后群体健康水平的变化。

  4.2.3 服务提供机构效益指标

  包括服务供给变化、健康服务经济评价、学术水平影响、客户满意度评价、人力资源建设评价等,旨在反映服务提供机构通过提供“治未病”服务后自身功能和作用的变化。

  4.2.4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包括样本总体疾病经济负担,样本总体疾病经济负担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样本总体疾病经济负担对家庭的影响、样本总体疾病经济负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等,旨在通过运用样本总体疾病经济负担干预前后的变化,用模型方法推演“治未病”服务对人力资本、家庭、社会、宏观经济的影响,体现其社会经济效益。

  4.3 完善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要体现普适性与大众性相结合,要有较强的可行性和针对性。为了能及时、动态开展评估,应在全国建立“治未病”服务检测网络,通过对监测信息的统计分析,得出客观真实的效果评价结论,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