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肝煎临床应用举隅
暖肝煎临床应用举隅
作者:程生赋1,程生林2,柳明德1,柴兆斐1,柴辉1 作者单位:(1.民勤县人民医院,甘肃 民勤 733300;2.敦煌市医院,甘肃 敦煌 736200)
【关键词】 暖肝煎;治疗应用;慢性腹痛;定时腹胀;慢性腹泻
暖肝煎出自明末著名医学家张介宾《景岳全书》,由当归、枸杞子、茯苓、小茴香、肉桂、乌药、沉香(或木香)、生姜组成,功效温肝散寒、行气止痛,治肝肾阴寒,小腹疼痛,疝气等症。笔者在临床用本方加减治疗多种疑难病症,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结合经治验案介绍如下。
1 慢性腹痛
案例1:患者,男,30岁,2006年2月16日就诊。主诉:反复左下腹疼痛2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于2年前因腹部外伤、肠破裂行肠修补术,术后出现左下腹疼痛,时缓时急,缠绵不愈。在本院外科就诊考虑“肠粘连”,给予抗感染、对症及中药等治疗无效。刻诊:面白唇淡,表情痛苦,形寒肢冷,食欲不振,弯腰捧腹,腹濡软,左下腹压痛明显,无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舌质黯,苔薄白,脉沉弦。证属寒滞肝脉,气滞血瘀。治宜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方以暖肝煎加减:当归10 g,枸杞子10 g,茯苓10 g,小茴香15 g,肉桂10 g,乌药10 g,沉香(冲服)5 g,炙附片(先煎)6 g,花椒10 g,乳香5 g,没药5 g,生姜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进药6剂后,患者腹痛减轻,守方继服6剂,腹痛告愈。
按:《灵枢?经脉篇》云:“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挾胃,属肝……”本例患者因术后腹部受凉,寒滞肝脉而发病。寒主收引,故形寒少腹拘急作痛;久病入络致气血瘀滞,故腹部压痛,舌黯。方中当归、枸杞子补血以养肝,使肝之经脉柔和;小茴香、肉桂助阳散寒以暖肝;乌药、沉香顺气降逆以舒肝,使气顺而痛止;又用茯苓甘淡通阳;少佐辛热之附子、生姜温阳散寒兼以顾护阳气;花椒以散寒行气、温通肝脉;乳香、没药活血化瘀、行气通络。诸药相合,则肝寒气滞所致的少腹疼痛得以温化而缓解。
2 定时腹胀
案例2:患者,男,52岁,2006年5月23日就诊。主诉:定时腹胀1年余。患者素体虚弱,1年前因劳累而出现夜间腹胀,初感腰胁酸胀,继而脐周及少腹胀满明显,伴矢气頻转,持续约1 h后逐渐缓解。每晚定时发作,苦不堪言。多方求医无效,偶因伴头痛头晕,做脑电图检查发现脑电图异常,考虑腹型癫痫。抗癫痫治疗腹胀未缓解。刻诊:面色苍白,畏寒,形体怠倦,小便清长,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舌质淡嫩,苔薄白,脉缓弦无力。证属寒滞肝脉。治宜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方以暖肝煎加减:当归10 g,枸杞子10 g,茯苓10 g,小茴香15 g,肉桂10 g,乌药10 g,沉香(冲服)5 g,花椒10 g,生姜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3剂后,患者腹胀减轻,守方又服12剂,经随访腹胀至今再未发作。
按:本例患者属寒滞肝脉之证。肝之经脉络于阴部,过少腹,分布两胁,肝脉挛急则出现两胁、少腹胀满,矢气频转;寒邪属阴,夜亦属阴,阴得阴助故腹胀每于夜间发作。本例单腹胀而无腹痛,纯属寒凝气滞之证,故以暖肝煎加花椒以散寒行气、温通肝脉;因寒邪不甚,故未用辛温之附子;无血瘀之证,故未加活血化瘀之品。药证合拍,如鼓应桴。
3 慢性腹泻
案例3:患者,女,33岁,2008年10月20日就诊。主诉:反复左下腹疼痛伴腹泻3年余,加重1个月。患者于3年前因饮食不节而出现左下腹疼痛伴发热(T 38 ℃),腹泻,每日3~5次,便中夹有黏液,无脓血,便常规查白细胞(+++)。经抗感染等治疗后体温正常,但腹痛、腹泻一直未愈。结肠镜检查示:左半结肠黏膜粗糙,充血水肿。提示慢性结肠炎。刻诊:左下腹痛甚,腹痛即泻,泻后痛减,腹泻每日3~4次,黏液便,伴里急后重,进食生冷后泄利转甚,左下腹有压痛,少腹恶寒,面色萎黄,形神萎羸,舌质红,苔薄白微腻,脉弦细弱。证属寒滞肝脉、横逆犯脾。治宜温经散寒、抑肝扶脾以止泻,方以暖肝煎加减:当归10 g,枸杞子10 g,茯苓10 g,小茴香15 g,肉桂10 g,乌药10 g,沉香(冲服)5 g,炙附片(先煎)6 g,花椒10 g,莲子12 g,生姜6 g。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服药6剂后,患者腹痛腹泻减轻,守方又服12剂,腹痛消失,糊状便,日1~2次。效不更方,再服12剂诸症消失。后以原方3倍剂量制为蜜丸,每服9 g,每日2次,调理3个月告愈。偶因饮食不节而诱发,守方调理即愈。
按:少腹或脐之两侧为肝经所过之处,是肝所主病,《景岳全书》云:“若肝肾寒滞小腹气逆而痛者,必暖肝煎以温之。”本例患者邪入厥阴,横逆犯脾,腹痛甚而伴腹泻日久不愈,出现寒热错杂,本寒标热之病理特点,经暖肝煎加减调理而告瘥。方中加入辛热之附子,以顾护阳气,起扶正作用,并加强温阳散寒之力,亦景岳之“养正积自除”之意。花椒以通三焦,温脾胃,止泄泻。“泻不离脾”故加入甘涩之莲子健脾涩肠以止久泄。治从厥阴而获良效。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2型糖尿病辨证规范前瞻性研究
- 柴松岩辨识舌象论治闭经临床用药经验
- 实脾饮临床运用体会
- 六君二母汤加减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 魏品康健脾通腑法治疗不明原因发热验案
- 周慎创立镇魂六方治疗失眠症
- 清胰陷胸汤治疗重型急性胰腺炎临床观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 针刺对血管性痴呆患者尿中氧化应激标志物的影响
- 山泉乌头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疗效评估
- “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现状及效果调查报告
- 柯微君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经验
- 傅志泉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 韩明向诊治郁证经验
- 中西医结合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 电针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进展
- 仝小林运用白金丸治疗癔病3则
- 唐汉钧治疗慢性疮疡经验撷菁
- 阎小萍运用健脾化湿对药治疗痹证经验
- 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
- 【关键词】 肥胖病;电针;减肥;综述
- 王馨然治疗肝硬化经验
- 石恒录应用地黄饮子治疗老年病验案3则
- 硝矾升黄洗剂治疗混合痔临床观察
- 暖肝煎临床应用举隅
- 创立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
- 还少汤加减在妇科临床中的运用体会
- 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及其学科价值
- 脑与脾肾病机相关理论的探讨
- 论《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编写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