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时间:2024/12/13 13:53:46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科普

中医科普创作需要规范

发布时间:2013/7/5 9:42:51    发布者:中国中西医结合医学会    点击量:2836

近年来,我国医学科普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一大批科普作家和科普作品迅速涌现,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图书市场,中医养生保健类图书深受读者青睐,但面对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图书,许多读者又很迷茫,不知如何选择。记者近日采访了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中医药文化分会秘书长、中医药科普分会主任委员温长路教授。

  温长路教授说,从对当前医学科普市场状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与社会的发展和群众对中医的需求相比,中医药科普宣传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不小差距。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出版现状?温长路分析了个中原由。

  中医学是由预防保健体系和疾病治疗体系共同构成的完整学科,预防医学是中医的强项,譬如在治未病、食养食疗、运动健身、抗衰老等方面都广有建树。可是在实际社会生活和医疗卫生领域,中医的这些法宝或被改头换面,或被取而代之,作用正在被淡化,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逐渐失去了应有的位置。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步伐客观上对中医的预防保健体系产生了排斥,另一方面是中医人自己对话语权重视程度减弱和不能有效把握。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和复杂的,但首先应当引起重视的,是我们自己的原因。

  从对当前医学科普市场状况的分析中不难看出,医学科普著作的数量不少,真正属于中医的不多;打中医旗号的不少,真正能反映中医特色的精品不多。一些中医专家对需求对象的要求缺乏必要的了解,对科普创作的手法缺乏必要的研究,致使不少科普图书使用的是艰涩难懂的学术语言、表现的是不易接近的专业面孔,因缺乏通俗性、实用性、可读性而受到读者的冷落。加上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下,学术上的浮躁和为了追求利润,导致一些科普读物过分强调噱头、一些经营部门过于炒作,也是造成医学科普市场混乱的原因。

  另外,在出版管理上也存在一些漏洞,部分不是医的人写医、不懂医的人论医,使一些宣传内容出现了以博代约、以叶障“木”、以偏赅全、以讹传讹、以假乱真等倾向,对人民群众正确接受防病治病、养生保健知识产生了一些误导。 

  面对这种状况,温长路教授指出,科普作品是向人民群众宣传和推广科学知识的,向他们传递什么和如何传递至关重要。在一定时期内,科普热中出现一点混乱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说是不可避免的,但随着人们对健康认识的理智和成熟,老百姓的健康问题到底应该相信谁的问题不能再含糊下去了。

  首先,科普创作要突出学科特点。中医科普自然应当姓“中”,应把中医防病治病的基本知识、养生保健方法等介绍给读者,同时还要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包括现代医学知识,增加科普作品的时代感,从多方面证实中医的科学性。 

  第二,要宣传科学观点、科学意识。由于市场经济运行下一些追求过快利润增长的短期行为在出版、发行领域的影响,出现了部分背离医学科学的劣质产品,宣传唯心主义,甚至是明显带有封建迷信的东西。例如把气功说得玄而又玄,把算命说成是科学预测等。对于这些害群之马,不能以“不同观点争鸣”为由替他们开脱。对于中国古文化中一些尚有争议或尚未被认识的问题,要持慎重态度,不能盲目传播。 

  第三,不能把一家之言当作真理去传播,对一些药物、食物的夸大性宣传,也应当引起警惕。 

  中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中医科普也有广阔的文化市场。谈到如何开拓中医科普文化市场的问题,温长路教授说,除了国家政策导向和有关法规外,关键在于中医科普界自身。 

  温长路教授说,近年来中医界出现了一批活跃的科普创作队伍,而且还出现了一些名家。但对于一个泱泱大国来说,从总体上看这支队伍还显得弱小。要振兴中医大业、科学普及中医药知识,还必须动员更多的专业人士加入到这支队伍中来。有关部门要做好调查研究、组织协调工作,团结全国的中医科普专家,下大力气,尽快使中医科普工作迈向一个新台阶。要充分利用专家资源,通过组织、推荐、论证等多种手段,为中医科普创作铺路、搭桥、把关。要进一步加强与媒体的联系和合作,推出一批权威性的讲家、写家、评论家,推出一批为读者喜闻乐见的健康产品,逐步解决目前医学科普市场存在的养生书籍多,不知读哪家;健康知识多,不知信哪家;专家讲座多,不知听哪家的无序局面,解决群众“健康知识到底我信谁”的疑惑。(记者海霞)